资讯内容页
转发:以“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三级管理”筑牢限额以下工程安全防线
来源: | 作者:dgjspx | 发布时间: 2025-11-26 | 7 次浏览 | 分享到:

——AI+安责险+多方联动”赋能东莞限额以下工程管理新路径

限额以下工程是指工程投资额在100万元及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及以下的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依法可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在城市更新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限额以下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毛细血管”,虽工期短、规模小,但数量多、隐蔽性强,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住建领域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约70%集中于限额以下工程。面对监管对象分散、监管力量不足、参建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监管难题,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不断探索、创新构建限额以下工程管理新路径,建设大湾区风险减量协同创新“一个中心”,推动监管模式“两个转变”,构建风险隐患“AI+三级管理”体系,实现从“粗放管”到“精准管”的跨越。2021年以来,我市将限额以下工程纳入监管,限额以下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01

图片

一个中心:大湾区风险减量协同创新中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分级、智能、精准管控重大风险源。同时,国家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明确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简称“安责险”),保险公司应当提供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服务,为投保单位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隐患排查。



1:大湾区风险减量协同创新中心

在此背景下,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组织社会力量,指导东莞市建设培训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平安产险公司中国移动公司等研究院所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大湾区风险减量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定制专属AI系统,配置专职专家,充分发挥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效应,实现限额以下工程建设活动全过程的闭环风险管控。

在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下,中心聚焦限额以下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创新提出AI+三级管理”模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累计接待省内外各级政府部门与行业调研33批次,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银行保险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02


两个转变:从被动应对到精准预防,从人防为主到技防优先


转变一:监管模式由“被动应对”转向“精准预防”,推行“AI数字化宣教”限额以下工程受限于项目规模与作业空间,风险场景相对单一,但施工作业人员存在安全意识差、安全技能弱、防护物资少、人员流动频等常见问题,生产安全事故往往源自人的不安全行为(如人员违规作业、未正确使用安全保护用品等)以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如吊装、动火、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未落实安全措施等)。针对上述风险特点,东莞市引入AI数字化宣教”,分析往年事故数据,拆解高危风险因素,按照建筑施工类型分别制作安全教育短视频及知识题库。施工单位投保安责险后通过手机扫码,5分钟内完成安全视频学习、应知应会测试、领取安全物资及保单下载,针对安全知识学习情况,后台AI运算建立风险画像,为精准宣教工作提供支撑,实现宣教“被动应对”转向“精准预防”。

目前,限额以下工程投保项目累计完成学习2613个、完成测试2359个、免费领取安全帽2228顶,宣教覆盖率达92%AI数字化宣教”为我市限额以下工程安全教育培训和“戴好安全帽”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2AI数字化宣教的成果台账截图

转变二:监管方式由“人防为主”转向“技防优先”,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限额以下工程传统监管模式主要依靠线下巡检,即由村(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等基层管理人员巡查。由于基层管理人员人数有限、专业素养不足、工程巡查数量巨大等因素,传统巡查模式出现频次低、时间短、质量低等问题,对动态施工作业行为的管理更是捉襟见肘。针对上述问题,东莞市搭建国内首个限额以下工程风险监测与隐患处置后台,利用项目前端摄像设备,动态监测未戴安全帽安全带、脚手架防护、危险区域侵入等22类风险隐患,通过AI风险预警、远程沟通、专家现场处置电话短信提醒,及时发现隐患并报送处理,实现“开工培训-过程监测-隐患处置-保险兜底”项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实现监管模式由“人防为主”转向“技防优先”的转变。目前,中心累计接收AI预警8245次、后台远程干预1722次、派出专家现场处置709次、网格化监管联动172次,限额以下工程保险赔付案件数同比下降58%,降低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实现风险隐患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3:限额以下工程监测大屏


03

三级管理:建立“AI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实现风险实时监测,隐患闭环处置

依托限额以下工程风险监测与隐患处置后台,打造AI+三级安全管理”模式。

第一级管理:设备算法全栈定制,施工风险AI报警。与大型建设工程相比,限额以下工程存在较大的非标性,常见物联网设备与AI识别算法往往存在“水土不服”问题。中心成员单位平安产险公司投入专项经费,对通用算法进行二次调优,针对限额以下工程的危险区域侵入、脚手架隐患识别、未戴安全带等风险识别开发专用算法。项目投保后,保险公司为项目免费安装AI摄像设备,当设备监测到风险发生,当场发出声光报警,并将预警信息同步推送中心值班专家。

4工作人员进行AI预警记录分析

第二级管理:风险源头治理,远程干预+联动处置。中心专家收到预警信息对风险进行分级处理。针对一般风险,专家可通过摄像设备进行远程话,或通过AI机器人拨打电话,即时制止危险作业;针对高危风险,远程对话或拨打电话后调度附近专家到场处置。此外,中心开发自动通报机器人和隐患定向查询系统,可将重大事故隐患推送到基层安全管理人员,与东莞市网格化监管体系进行联动。

5AI预警留档

第三级管理:线下巡检+风险地图,助力精准监管。中心定期指派专家对重点区域、高危项目、多发隐患进行线下巡检,指导施工单位落实整改;每周生成风险地图,为基层安全监管研判和调度提供数据支撑,解决“隐患不清晰、地点不清晰、底数不清晰”等突出问题,实现精准监管。

6:监测调度后台

在城市细微处见安全、于技术融合中见温度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三级管理”的系统构建,进一步筑牢限额以下工程安全防线,更探索出一条“AI+安责险+多方联动”的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路径。在这条路上,科技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守护城市每一处角落的温暖力量,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筑起坚实屏障。下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持续推动AI科技与安全生产的融合,为东莞市高质量发展、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东莞建设培训中心公众号

单位地址:东莞市大岭山镇连平村连马路185号。

乘车路线:市汽车客运总站(万江)乘坐323(875)路车,或市南城汽车客运站乘坐208(842)或322(850)路车到“连平”站下车,过连平高架桥转入连马路前行约1公里。​

咨询电话:0769-22299503(培训)0769-88697006(会务)邮箱:dgdpzx@dgjspx.com